中風治療 | 中風先兆 | 醫健頻道
- eHC | 醫健頻道

- 2019年6月1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0年2月7日
中風
腦中風,是由於腦部血管異常,無法輸送血液及養份給腦部,導致的腦細胞死亡,影響腦功能受損。大多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可能出現癱瘓、失去知覺、語言障礙、記憶力與思考能力受捐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死亡。
中風主要分為兩類:
1. 出血性腦中風
- 腦出血:即係顱內非外傷性血管暴裂而造成,血液溢出腦組織並形成血腫,導致不同程度之神經損傷。
- 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壁病變,出血部位主要在腦實質外,蜘蛛膜下腔內,所謂血管瘤。出血量并不會很多,只在腦表面,對整個大腦的血液供應造成影響。
2. 缺血性腦中風
- 腦梗塞:因身體其他地方產生栓子而隨血流進入腦循環而引起血管阻塞。栓子來源可由心臟或其他顱外大血管所形成。
- 腦血栓:因腦血管硬化狹窄而導致阻塞。
發病原因
造成腦中風的原因主要有:
1. 高血壓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是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
2. 心臟病,是腦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腦血管病。
4. 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與腦血管病關係密切
5. 氣溫變化、情緒的改變,過度緊張、疲勞等也是腦中風發病原因。
6. 吸煙、過度飲酒者中風發病率也會大大增加。
病癥
1. 頭痛:無論是腦出血或腦梗塞,頭痛非常常見,亦是一個重要的腦中風先兆和信號。
2. 嘔吐:一般是伴隨頭痛一起出現的,也非常常見,其特點是多為噴射狀嘔吐。
3. 眩暈:眩暈還多伴有嘔吐或耳鳴,是腦中風的症狀中比較常見的。
4. 一側肢體和麵部的感覺異常。
5. 談:話有困難,不流暢, 言語不清或表達出現控制不了的困難,又或者聽不懂別人說話。
6. 笑:面部表情不對稱,尤其「笑」的時候;或者突然出現短暫性麻痺,癱瘓。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或看不見。出現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從口角流出的現象。
7. 用:手手腳腳「用」不上力。單側手腳突然出現軟弱,平衡及手腳協調出現困難。突然出現失禁。這是中風先兆。
8. 意識障礙:神誌模糊不清、打呼嚕,嚴重的可出現深度昏迷。這是中風先兆。
高危人群
不可改變因素:
1. 年齡:男性大於45歲,性大於55歲
2. 家族史:有家族遺傳
可改變因素:
3. 高血壓的人
4. 心臟病的人
5. 糖尿病的人
6. 高膽固醇、高血脂的人
7. 酗酒、吸煙的人
8. 血管畸形的人
9. 肥胖、缺乏運動的人
10. 慣性便秘的人老年人
應做檢查
1. 心腦血管健康檢查 (抽血檢查):此檢查針對發炎指標,痛風,心臟酵素, 中風指標,有效評估心腦血管疾病。
2. 血管超聲波檢查:利用超音波來測量動脈血管管徑和血流變化,瞭解動脈有無狹窄或阻塞現象。超聲波檢查是非常安全且無傷害性的非入侵性檢查。
3. 電腦斷層檢查(CT):最普及、方便的檢查方法,可以馬上看到頭顱內部的狀況,區分是腦出血或腦梗塞。
4. 磁振照影檢查 (MRI):是解析度最好的檢查方法,可清楚顯示早期的腦梗塞、小梗塞或位於小腦或腦幹的梗塞,對梗塞部位和範圍的界定更清楚。
具體檢查方法應諮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早期評估:
中風的早期識別非常重要,因此即使是一般的中風徵兆,也應該到醫院求診詳細的身體檢查醫學影像學資料才能確診是否中風,類型和程度。
藥物中風治療:
- 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血栓(血塊)阻塞腦動脈,當這類中風發病時,可根據情況給病人用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降血壓、降腦壓、或血管擴張劑。必須用醫學影像排除出血性中風,因為這種療法對出血性中風的病人有害。出血性中風大多使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手術中風治療:
- 醫生使用不同中風治療手術方法,盡可能移除腦部中的血塊或將血液引流顱外,減低顱內壓,同時不要讓血塊壓逼腦神經。
具體中風治療方法應諮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1. 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患者必須遵照必須遵照醫囑指示,長期治療控制,如按時服藥、複診,絕對不可任意停藥或減少用藥量。
2. 預防高脂血、高膽固醇和肥胖。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3. 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
4. 銀髮族需注意保暖,保持大便暢通,補充足夠水分。
5. 年滿四十歲以上的成人,每年一次,而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則每半年一次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6. 定期量血壓、血糖及血膽固醇,以減少腦中風發生的機會。
相關專科
腦外科
協會
香港腦科基金會
香港傷健協會
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
Hong Kong Stroke Society
香港中風基金
香港腦科基金會
參考資料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9%A2%A8#%E6%B2%BB%E7%96%971/
2.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4%91%E4%B8%AD%E9%A3%8E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4%91%E4%B8%AD%E9%A3%8E
4.http://ttw3.mmh.org.tw/neuroweb/edu/cva_qna1.htm
5.http://www.cch.org.tw/cchhec/knowledge_detail.aspx?oid=48
6.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2001/eb2239.htm
7.http://www.jah.org.tw/form/index-1.asp?m=3&m1=8&m2=363&gp=361&id=116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