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大腸癌病徵及政府大腸癌先導計劃
- 2019年5月23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已更新:2020年2月7日

在二零一七年所有登記死亡的人數當中,有31.3%死於癌症,而大腸癌的死亡率僅次於肺癌,成為香港第二號癌症殺手。醫學界仍在全力研究大腸癌的成因,目前暫未有確切的定論。但根據統計,普遍認為跟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此外,肥胖、缺乏運動、吸煙及飲酒也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病徵主要有大便出血、腹痛、胃口下降、體重下降、腹部有硬塊等,但有很多患者卻沒任何症狀,可謂令人防不勝防。面對這個隱形殺手,市民可以如何自處?有見及此,政府在2018年已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分階段為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提供政府資助接受篩查,用以預防大腸癌。
醫健頻道請來外科專科—黃博熙醫生,為大家講解大腸癌病徵,簡介政府的大腸癌先導計劃,以及說明大便隱血測試並非絕對準確,市民有需要可進行全面大腸檢查。面對癌症,當然是預防勝於治療,但若不幸患上,要做的是盡早發現盡早治療,將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所以定期檢查絕不可缺。想知道更多,記得每天留意醫健頻道!
大腸癌病徵及政府大腸癌先導計劃影片簡介
0:00 大腸癌有何病徵?
0:29 政府大腸癌先導計劃
1:10 大便隱血測試並非絕對準確
受訪嘉賓:黃博熙醫生 (外科專科)
(本影片醫健資訊由專業人士義務提供, 如影片涉及任何疾病的診斷、治療或醫療建議,僅供參考用途,請諮詢您的醫生。)


留言